第(3/3)页 演讲内容很长,发言也很中肯,明显就是借着这个聚会向国内吹风。 国内领导层闻弦音而知雅意,恰好此时林为民获得了普利策奖,正是一个缓解双方关系的好机会。 林为民听完这个解释心中释然,后世96年双方关系紧张之后,确实又在很快时间内恢复,并且热度更盛从前。 既然组织上需要他,林为民自然当仁不让,答应下了这件事。 数日之后,林为民接到了普利策奖评委会发出的邀请函,准备了一天后,他登上了赴米班机。 在同一架班机上,还有几位WJ部的工作人员。 5月8日,米国纽约。 哥伦比亚大学,洛氏图书馆,圆型大厅。 这里是普利策奖的颁奖地,每年的5月8日,都是如此。 上午九时许,众多普利策奖评委会成员、新闻界人士、文学界的作家和评论家以及哥大新闻学院的老师们汇聚一堂,迎接这一届普利策奖得主们的到来。 普利策奖共计21个奖项,今年却只有20个奖项得主。 大家聚集在一处,眼光自然而然的都集中到了林为民这个全场唯一的黄种人身上。 在普利策奖近80年的历史当中,新闻类奖项一炮双响的情况有不少,但创作类奖项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 如此偏爱,人人侧目也是寻常。 众人的目光聚集在林为民的身上,他的目光却放在了陪同他前来参加颁奖礼的两位WJ部同志的身上,两人在来了之后并没有跟林为民站在一起,反而躲在了远处的角落。 然后林为民便看到有几个西装革履的老米精英与两人搭上了话,两伙人聚在一起嘀嘀咕咕,看上去像是在从事什么不法交易。 他心中无力吐槽,自己这算不算破冰大使? 远处的动静,林为民无暇顾及,因为他还要应付身边的寒暄。 作为这次普利策奖对外的宣传重点,林为民受到了评委会成员们的热烈欢迎,又不时和同为获奖者的记者和作家们打打招呼。 跟林为民是由工作人员陪着的不同,这些人身边陪着的全都是家人,气氛温馨而愉快。 时间一晃便到了中午,按照普利策奖的传统,圆型大厅内举办了一场午宴。 就在宴会上,众多获奖者从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博蒙特的手中接过了奖金和奖状。 仪式并不隆重,奖金也不算多,7500米刀。 林为民独中两元,一个人拿了1万5千米刀。 显得格格不入。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