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孟起贤侄,如今太史子义或许还在辽东避难,你真打算去黄县找他吗?” 离开剧县没多久,孔融这个书生的热情劲儿就有点退却了,觉得这么大老远跑一趟,还见不到本主,多少有些不划算。 马超笑着说道: “既然太史慈有仇家,那我更得去看看了,若是有机会,就将他的仇家全都绳之以法……文举公,等我等回来,你的调令应该就会下来,不如趁着这个时间,多走一走看一看,毕竟圣子殿下可是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孔融一听这话,高兴得从怀中摸出一小瓶牛二,拧开瓶盖喝了一小口: “就冲此言,当浮一大白,虽然未曾得见,但以我的猜想,圣子殿下必定是个与我一样志趣高洁的读书人。” 马超:“……” 温侯觉得圣子殿下是个义气当先的好汉子,文和先生认为圣子殿下是个谋后而定的战略家,奉孝先生觉得圣子殿下是个处处留情的浪荡子,如今孔文举居然觉得圣子殿下是个书生……你们可真是盲人摸象啊! 他笑着说道: “圣子殿下贵为神仙,你想他是什么样,他便是什么样……此次去黄县,我还想看看那边的路……圣子殿下交代我们,要尽快修一条通往海边的路,为日后修建码头出海做准备……推行王化要雨露均沾,某些劣等民族,需要提前抹去。” 孔融这会儿还沉浸在行万里路的情绪中: “某正好想去海边,体会一下温侯那首《观沧海》的豪情呢……孟起贤侄,带的酒多吗?届时若无美酒,我可会遗憾终身的。” 马超笑着说道: “文举公放心,就算没酒,我也能向神仙祈祷,讨来仙酿,让你一醉方休!” 关于孔融的任职,刘协前两天就请教过李裕,到底放在朝廷中当官,还是调到长安大学任职。 李裕觉得这俩地方都不适合孔融,这家伙就是典型的愤青,整天不是喝大酒就是挖空心思嘲讽篡权夺位的曹魏集团。 曹操之所以憋着劲儿想要弄死他,也是因为孔融的嘴巴实在太臭,而且每次都能说到点子上,让阿瞒破防。 比如嘲讽曹丕霸占甄宓的那句“以今度之,想当然耳”,真是把阿瞒气得吐血三升。 从这个时候开始,阿瞒就让人偷偷收集孔融的话,凡是过分的全部记录下来,不过分的就记录一部分。 比如那个著名的父母无恩论,本来是嘲讽曹操食君禄却不知道感恩、反而生出了不臣之心,结果却被传成孔融对父母没有一点感恩。 他要真是这种观点,就汉朝那个社会风气,根本轮不到曹操出手,就已经被百姓生撕了。 大汉以孝治天下,搞得所有人都拼命的卷孝心,这个时候有名流开诚布公的唱反调,不知道有多少人磨刀霍霍用他当垫脚石搏名声呢。 对于孔融这种愤青,李裕早就想好了去处,那就是当长安日报的总编辑。 有了报纸这个媒介,孔融不仅可以针砭时政,同时还能奉旨骂世家,骂那些享用民脂民膏的帝国蛀虫,骂无能的将领,骂不懂礼法的外国使臣。 总而言之,就是给他一个发声的机会。 孔融把瓶酒塞进怀里,打马向前,跟马超并排: “贤侄,我看你给的资料上说,后世的书生一个个变得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对骑射更是一窍不通,可有这回事?” “对,自打宋朝开始,文武彻底分家,武将沦为泥腿子,想升迁只能当文臣的狗腿子,所谓的君子六艺,彻底被抛弃了,社会风气趋于保守,尤其是明清时期,裹小脚、八股文、文字狱,全都是那两个时期搞出来的。” 孔融抚须问道: “我孔氏扮演的什么角色?” 马超笑得很勉强: “不太光彩,尤其是明末的异族打进关内,曲阜孔氏带头喜迎王师。” 孔融听得一脸怒气,最终却也只得长叹一声: “此次去长安,我要当面叩拜陛下,请求收回孔氏一族的优待,孔氏与百家姓中其他姓氏没什么区别,无须神话,也不能神话。” 马超有些意外: “你不要衍圣公的称号了?” “此等无用称号,还不如多赏我两瓶美酒呢。” 自打骂了袁绍和宗族之后,孔融觉得过去活得太浑浑噩噩了,他想再换个活法。 假如一个家族成了华夏发展的阻碍,那就应该取缔。 趁着现在孔氏还没被奉到神龛上,一切还来得及,让孔氏变成和赵钱孙李一样的姓氏,这反而符合先祖孔夫子的主张。 两人一边聊一边向前赶路,剧县方向,徐荣的先头部队已经开始接管那些投降的黄巾军了,而当时号召大家投降的周仓,则是被任命为抚虏校尉,负责黄巾军的安抚工作。 隋唐世界,换上一身白衣的长孙无垢被云霄带着来到流民营地,开始给大家看病、并发放一些吃的。 云霄给了长孙无垢一个盛馒头的竹篓,一口装满酸辣疙瘩汤的汤桶。 长孙无垢拿着汤勺,一人一碗汤,两个馒头。 每当竹篓和汤桶快见底时,就会自动生出馒头和酸辣疙瘩汤,让长孙无垢觉得很神奇。 云霄治好一个肺病患者,笑着对她说道: “我做了几万个馒头和上百吨酸辣疙瘩汤,你可以随便给大家发,等这里的百姓发放完毕,咱们再换个地方。” “遵命!” 长孙无垢乖乖巧巧的,虽然才十岁,却是个标准的美人胚子。 云霄说道: “等太原郡境内的流民被接收,我带你和世民去娲皇宫一趟。” 长孙无垢脸上一喜,不过随即又恢复了矜持的模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