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昨天吃晚饭时,葛荟荟听说穆桂英第一次来京城,还想故技重施,结果没想到,人家女皇大人根本不怵这个,反而配着焦圈吃得津津有味的。 更让她破防的是,穆桂英喝了一碗不过瘾,又把葛荟荟那一碗给喝了个精光,喝完还意犹未尽的咂咂嘴,杀人诛心了属于是。 “若桐,这个桂英以前是干嘛的啊?她喝起豆汁儿,咋就没任何不适呢?半数以上的老京城人都喝不惯的东西,她一个外地人,居然跟回家了一样。” 葛荟荟很不理解,有些庆幸没让耿乐乐跟着,否则场面会更加尴尬。 周若桐说道: “桂英家里以前是做臭豆腐的,虽然不喝豆汁儿,但臭豆腐可没少接触……你赶紧吃饭上班去吧,我带桂英再去炒肝儿店买半斤包子垫巴一下。” 两碗豆汁儿,五个大焦圈儿,居然没吃饱? 葛荟荟第一次对穆桂英的饭量有了个清晰的认识。 昨晚她其实已经见识到了穆桂英的好胃口,但只觉得那是第一次尝到林老板的手艺,有些刹不住车而已,今天早上肯定撑得啥都吃不下。 结果没想到,穆桂英的饭量已经常态化了,根本不存在吃撑的情况。 穆桂英把最后一口焦圈送到嘴里,用纸巾擦了擦手: “小肥荟,下午我要去国博玩了,你们那里有吃的吗?” “有啊,下午你到了我带你吃尝尝,晚上咱们一起去吃自助餐……有家自助餐我去过好几次,从没吃回本过,这次就看你的了桂英。” “你要让我做什么奥数题,我可能有些抓瞎,但自助餐的话,保证把你过往的损失全找补回来。” 女皇大人体验京城的风土人情时,三国世界,宋宪和太史慈攻陷了辽西郡治所阳乐,并在城内召开了一次诉苦大会。 太史慈猛然接触到这种形式,对李裕越发恭敬起来: “过去大军每占领一座城池,都会分出很多兵马维持,就这还经常发生煽动百姓驱赶大军的情况,现在好了,开了一场诉苦大会,百姓们居然摇身一变,成了咱们这边的人……圣子殿下这条釜底抽薪之计,真是绝了!” 宋宪说道: “办法是先生给的,但他不是开创者,那位开创者是现实世界的大人物,虽已故去,但百姓们却永远铭记他、缅怀他。” 太史慈有文化,一听这话便感叹道: “这不就是我们华夏的薪火相传嘛,如今这火苗烧到了咱们这里,我等自当要添一把柴,让火烧得更旺一些!” 阳乐还有一部分公孙氏的家人,刚开始他们还想抵抗,后来一听是公孙瓒的老相识,立马放弃抵抗,甚至帮宋宪维持起了城内的秩序。 有了公孙氏的帮忙,阳乐很快安定了下来,大军从城内揪出两万多异族,绝大部分都是乌桓人,还有一些高句丽人和鲜卑人。 这些人仗着自己异族的身份耀武扬威,现在好了,正义的铁拳随着宋宪的到来而到来,一些作恶大的异族,直接在诉苦大会上就被斩了脑袋。 不管什么时候,大汉的土地,都轮不到这些人撒野。 宋宪将这些异族俘虏组织起来,开始修筑阳乐到柳城的道路,这能加快两地的商贸往来和交流,如果遇到乌桓来袭,也可以快速救援。 太史慈在辽东生活好几年,对这里比较熟悉,当天他就招了五六百个猎户加入到了军中,负责远程骑射和轻骑兵穿凿。 宋宪也招揽了一部分步卒,虽然短时间内没法形成战斗力,但维持治安足够了。 等阳乐安定下来,他赶紧派了五十人,一人三马返回蓟县,向留守在幽州的黄老汉报信,再往辽西增加一部分人马。 等援军到了,就直接荡平辽西郡,顺便拿下辽东属国。 辽东属国是乌桓人为主的异族聚居区,算是大汉的【归化人口】。 虽然名字中带有辽东二字,但辽东属国却跟辽西郡挨着,越过这个乌桓聚居区,就是辽河平原的泥沼了,泥沼往东百里之外,才是三国时期的独立王国辽东郡。 三国后期,辽东的公孙家族蹦跶的厉害,司马懿率军过来,经过艰苦的战斗,辽东公孙氏就被整齐的摆成了京观。 宋宪向太史慈请教道: “子义兄,辽东公孙氏和辽西公孙氏是一家人吗?” 太史慈摇了摇头: 公孙瓒一家是从河北迁来的望族,辽东的公孙度是逃难的流民,两家只是同姓,并没什么关系。” 两人正聊着,对讲机中突然响起了斥候的声音: “禀将军,辽东属国的昌黎县,突然来了上万乌桓人马,意欲攻打阳乐,我们该当如何?” 这个消息,让宋宪和太史慈同时一愣。 两人光搁这儿畅想如何平定辽东横扫东北了,完全没想到对方会主动出击。 占领阳乐后,宋宪在柳城留了三百骑兵,又派了五十个骑兵回蓟县报信,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在阳乐城内维持秩序。 现在上万人马来袭,手中这几百号人绝对拼不过。 宋宪挠头苦思冥想片刻,看着太史慈问道: “子义兄懂音律吗?” 太史慈点了点头: “略懂一二,你问这个做什么?打算让我用音律退敌吗?” 宋宪摸出一根红塔山,用打火机点上: “如今大军压境,我们并州军的字典里又没有后退两个字,只能剑走偏锋了!” 说完他向长安的方向拜了拜: “不好意思孔明,你的空城计,马上是我的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