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贾诩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郭嘉冲远处的马岱一招手,马岱赶紧开着通勤车过来,拉着贾诩和郭嘉前往贾府。 路上,贾诩小声对郭嘉说道: “留意宗室,该打压就打压,不要让他们产生大汉江山是刘氏私产的念头,一旦有人冒出不切实际的想法,那就果断除掉。” 郭嘉点了点头,随手记在了手机便签上。 贾诩又交代了百官的监察以及建立情报网络的事。 政令不畅、信息不通是古代的弊端,现在既然要掀开大汉的新篇章,情报工作就不能马虎,得尽快落实,皇帝和保密局,要对大汉各地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郭嘉记下来后,提出了要求: “文和先生,您这次去了现实世界,能不能帮忙搞一些卫星?咱光用对讲机效率还不够,要是能有通讯卫星,那就再好不过了。” 贾诩说道: “我尽量试试吧,现实世界的卫星名义上是可以买卖的,但买主根本就接触不到卫星,买卫星的人就是负责出钱,卫星的制作、发射、运营都有专人负责,买主的公司只能使用卫星数据……倒是国外,如果能开时空门的话,应该可以搞几颗。” 现实世界发射卫星,需要使用火箭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但书中世界不需要这么麻烦,只要把地面接收器设置好,让神仙扛到近地轨道就行了。 只要太阳能面板可以自动打开,卫星就可以自行运转,根本不需要火箭参与。 到了贾诩府上,两人也聊得差不多了。 贾诩对郭嘉说道: “大汉的安危,就交给你了,要是有什么紧急情况,记得向娘娘祈祷,或者安排十殿阎罗联系玄奘法师也行,总之,要尽快跟现实世界取得联系,不要蛮干,也不要逞强。” “放心,我不会乱来的。” 贾诩下车,送走郭嘉和马岱,他抬头看了眼门口的贾府二字,微微一叹: “四十四岁,去一个新的世界重新开始,贾诩啊贾诩,这可一点都不稳妥。” 从小到大,他的行事风格都是稳妥为主,首先要足够安全,然后才能考虑前程什么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就想办法让自己安全起来。 所以原著中他煽惑李傕郭汜起兵杀入长安,谢绝封侯明哲保身,在长安变成泥潭时果断去华阴县投奔段煨,觉察到段煨惧怕自己,又转身去宛城找刚死了亲叔叔的张绣。 安全感不足,一直都是贾诩的心病,但自打加入到并州军,成为刘协掌控朝廷的操盘手,他的安全感不足恐惧症就减少了很多。 尤其是今天早上,张道陵带他路过青城山时说的话,什么年轻啦,奋不顾身啦,老贾听得很有感触,也知道张道陵是在提点自己。 现在,看着自家大门上的匾额,贾诩突然有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壮志。 管他刀山火海,我只管闷头往前走就是了。 想通这些,他迈步推开家门,走了进去。 今天三个儿子都在家,没有去学校,妻子段淑清难得换上华美的服饰,在等着一家之主归来。 贾诩是贾谊的后人,在武威也是有头有脸的世家,娶的老婆自然也不是小门小户,而是武威段氏的嫡女。 他去投奔张绣时,之所以放心把家眷放在段煨所在的华阴县,就是因为妻子出自武威段氏,跟段煨是一家人。 段氏是武威望族,大汉灭亡几百年后,唐朝席卷天下时,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的猛将段志玄,同样出自武威段氏。 回到家里,看着三十六岁的妻子和三个刚刚成年的儿子,贾诩的表情难得轻松了不少,他笑着说道: “刚从宫里回来,穆儿,搬两张椅子,咱们全家拍张照片。” 贾穆将两把豪华款不锈钢折叠椅摆在院中,老贾两口子坐下来,三个儿子站在身后,过来带贾诩去现实世界的诸葛亮,帮一家人拍了合影。 拍完照片,贾诩对妻子段淑清说道: “夫人且去后院收拾衣服,我跟穆儿、访儿、玑儿交代一些事情。” 爷几个去了书房,诸葛亮也没打扰,而是趁着这个空档,溜达着去了不远处的黄月英家,用数码相机给黄月英拍了几张坐在树下读书的写真。 “亮哥哥,先生那里好玩吗?” “好玩,有很多玩具和游戏,还能下河摸鱼,可惜现在不是季节,否则还可以抓点小螃蟹油炸呢。” 黄月英听得两眼放光: “女孩子也可以下河吗?” “当然可以,三师母就经常光着脚去河里抓鱼抓螃蟹,抓不到就向圣主大人祈祷,用那边的话说就是开挂。” 这次武松大婚,黄月英也去参加,虽然还要等两天,但她现在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了。 诸葛亮从怀中掏出一包海苔递给她: “这是二师母最喜欢吃的零食,你尝尝,到了现实世界,若是有时间的话,就带你逛一逛夜市,好多小吃,我和陛下每次都会吃撑。” 听着诸葛亮讲述现实世界,黄月英两眼放光,恨不得现在就去。 为了表示对李裕的尊重,这丫头还偷偷做了一份礼物,是一款结合了假山、盆栽、喷泉、水车模型于一体的摆件。 转动水车,底部一个小小的电机就会启动,点亮假山上的明灯,而这盏灯则是一个微型抽水马达的开关,开启后,假山上就会冒出水来,正好冲刷到水车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