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驱虎吞狼-《大魏宫廷》


    第(2/3)页

    但让赵弘润有些不解的是,这条计策明明在他看来相当不错,可在座的诸部落族长们,却一个个面色怪异,居然没人附和。

    这……什么情况?

    赵弘润不禁有些诧然,毕竟在他看来,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啊,可为何没有什么人支持呢?

    他环视帐内,发现诸部落族长们皆是欲言又止的神色,就连关系与他最好的乌兀、哈勒戈赫、禄巴隆、孟良等人,似乎也出于什么顾虑,没敢说出心中的想法。

    见此,赵弘润将目光投向禄巴隆,问道:“禄巴隆族长,你可是想说什么?”

    禄巴隆闻言下意识地望了眼在座其他的部落族长们,见他们皆用殷切的目光瞧着自己,心下暗暗苦笑。

    不过奈何赵弘润亲口询问他,他只要硬着头皮开了口。

    “在商议这件事前,禄巴隆斗胆,敢问肃王殿下如何看待……看待奴役?”

    奴役……

    赵弘润揣摩了一阵这个词,再环视了一眼在座的诸部落族长们,心下已有些明悟,笑着说道:“恐怕禄巴隆族长想问的并非是本王如何看待奴役,而是本王如何看待奴隶的存在吧?”

    见赵弘润说破了此事,在座的诸部落族长们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奴役败者,即两个部落或两股势力爆发战争,一方在战胜另外一方后,后者的男女全部沦为奴隶,为胜利方做牛做马,这是三川、巴蜀、北地等远离中原的地方所司空见惯的事。

    这就是文化不同所导致的差别。

    比如在魏国,当魏军攻下梁国、郑国乃至近十年的宋国后,并未将这些亡国的民众贬为奴隶,而是致力于将其吸收到魏人这个大家庭中,但其本质,仍然是王族、贵族统治平民,宋国的民众仍然会受到魏国贵族的剥削,区别仅在于这些人当初受到宋国贵族的剥削,如今则换成了魏果的贵族而已。

    因此,某些对本国并不多少归属感的宋民,其实是无所谓改朝换代的。

    而其中,魏国为何将宋民吸纳到魏人当中,而并非是鼓捣出什么次等公民之类的身份给宋人呢?其原因,无非就是中原国家所特有的仁、义思想。

    在中原国家间,仁义可是一项大杀器,威力不可估量。

    打个比方说,倘若某个小国百姓富足,国内王族与贵族亦显明,而魏国却出兵将其攻占,这叫侵略,是会遭到其余大国的联合抵制,甚至趁机组成联军来攻打魏国的;但反过来说,倘若这个小国的君主昏庸贪婪,致使民不聊生,这个时候魏国出兵将其攻占,这叫解救,其他国家除了暗自嫉妒魏国又多了一块地盘外,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干瞪眼。

    但事实上,这两者有什么最根本上的区别么?

    其实没有,这都是魏国的对外扩张而已。

    但不可否认,因为有了大义,占据了道德的至高点,这就使得魏国吞并该小国变得名正言顺。

    这就是中原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君王都想对外扩张、问鼎天下,但碍于仁义、道德方面的舆论,只能将大义作为对外扩张的遮羞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