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俩什么情况?” “没啥情况,就是……就是平常太过正经了,想搞点叛逆。”林语很自然地回答,接着脸色一沉,压低声音问道: “什么情况?难道是阿美莉卡准备搞事?” 贺清阳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瞥一眼在旁边胡吃海塞的陆琳,起身走向办公室的里间。 林语快步跟上,里间的房门关上,贺清阳这才双手按着眉头,满脸惆怅而又怪异地说道: “半个小时前,米哈伊尔通过工业部门的同志,给我打了一个电话。” “说想约我们再见一面,说做最后的努力,他还说如果我们谈判还不成功,那我们就做一笔交易。” “在电话里,这家伙说的很急,还点名要你参与。” “和他约的时间……” 贺清阳抬手看一下表,继续补充道: “也就是15分钟后。” “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听着自家老师的询问,林语翻了一个白眼,叹一口气: “走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先去看看这家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于他的交易,说实话我并不是很期待。” “毕竟俄罗斯的商人和政客,大多数都不是好东西。” 两人对视一眼,拉开房门走出,掏出手机看一眼时间,发现还是参谋部的饭点。 问贺清阳要来饭卡,和手机一起顺手递给陆琳: “自己去食堂吃饭,我有点工作要处理。” “好!”正在吃点心的女人甜甜一笑,伸手拿过饭卡,转过头继续。 师徒俩走出房间,贺清阳走在前面,林语跟在身后。 下了楼,往左边一拐,到头,就是碰面的会议室。 不大的小会议室里,坐着两个人,一个是米哈伊尔,另一个,在上次碰面的时候见过。 林语想了一下,对方好像叫做安格列·内耶拉夫洛维奇。 当时介绍的职务是翻译。 隔着一张长条桌子,4个人相对而坐,便不再继续言语。 良久,米哈伊尔抢先开口:“林先生,和上一次的碰面相比,我觉得我们这一次的碰面应该有一些实质性的进步。” “既然如此,那我们也不藏着掖着。” “我们需要贵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同时,也需要贵国的卫星导航服务。” “军事和民用,我们都需要!” “您开个价,只要价格合适,在我们接受的范围内,我们可以答应您的要求。” 他的言辞非常恳切,话语不卑不亢,完全就是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 米哈伊尔的表现落到林语眼中,他很想给这位工业部部长竖一个大拇指,如果是平常人,哪怕是贺清阳,或许也会因为他的表现,还有未收集到的情报,而错误地估计形势。 但林语不是。 从苏联独立之后,俄罗斯的工业发展可以分为好几个阶段。 首先是92年到00年,这期间的俄罗斯,就好像是那个分家的房子,谁都想去弄两刀,谁都想去拆两块板子下来。 在这段时间里,除开一些必要的军事工业,俄罗斯的工业发展几乎停滞,到后来,甚至连军事工业都已经陷入停摆。 然后就是00年到08年,那个被称为大帝的人走马上任了。 但他是鸽派,比较倾向欧洲,再加上和他一起的寡头,也是倾向欧洲,所以在这8年里,稍稍整顿好的俄罗斯,除开必要的合作之外,整体政策都偏向欧洲。 而欧洲人对俄罗斯的定位,是一个巨大的材料仓库。 材料仓库只需要堆材料,除开必要的设施,其他都不需要。 这段时间,欧洲一直在吸纳俄罗斯的产业工人,并且一直在营造一个大家合作共赢的局面,这个局面就是俄罗斯提供材料,提供能源,然后欧洲生产,再对外销售。 在这种模式下,掌握这些资源的寡头,只需要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就可以把这些资源转换成钞票。 而发展工业,还需要出钱投资,并且投资的钱还有可能打水漂,此消彼长之下,那自然没必要发展国内的工业。 至于军队使用,那不关自己的事,自己的工作是赚钱。 买游艇,买小岛,买女人。 这一切都很美好。 但美好的世界,终究会有人来打破,在一切都稳中向好的时候,英格兰来了,阿美莉卡来了。 格鲁吉亚战争爆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