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夏侯惇死,并州易手-《舍弟诸葛亮》
            
            
            
                
    第(2/3)页
    因为夏侯惇行动太过迟缓,所以关羽都不耐烦留在临汾等他了,而是继续沿着汾水逆流而上进攻。当夏侯渊赶到时,关羽已经额外攻下了平阳县。
    说句题外话,东汉的平阳县,其实才是后世的临汾市区,而东汉时的临汾县,其实只是后世临汾市下属的侯马县。
    关羽这一步推进,也算是从后世临汾南部的郊县,推进到了主城区。
    他和夏侯惇也算是双向奔赴了。
    双方在平阳县城又是一场迎头遭遇战,过程自然也完全不值得赘述,夏侯惇再次大败。
    这次就不仅仅是丢下两成人马那么简单了,他直接又被歼灭了近半数人马,然后惨败逃回——就这,还是因为并州地形多山,汾水河谷地处吕梁山区,狭窄逼仄,关羽没法迂回绕路,只能是撵着一头痛揍,所以没法切断夏侯惇的退路。
    但凡换个开阔一点的战场地形,能让关羽包抄,夏侯惇连一半人都跑不掉。
    两次突围转移都失败,夏侯惇只好绝望地逃回太原郡,回到郡治晋阳县,也就是后世的太原市主城区。
    回到晋阳的夏侯惇,简直要怀疑人生了。
    他休整了一天后,绞尽脑汁死里求活,终于想到第三条路,也就是放弃全部步兵和辎重,钱粮物资,只带亲卫骑兵出关走草原。
    可惜,前面两次失败的尝试,已经耽误了太多太多的时间。这时候再来走保底路线,已经保不了底了。
    所以,这最后一次尝试的过程,也没什么可赘述的。
    无非就是夏侯惇派出了他最后的骑兵,出雁门关外,想要绕路。
    然后,撞上了已经守株待兔数日的赵云。
    出关的骑兵全部被拦截,伤亡惨重,余者全部投降了赵云。
    来来回回,三趟折返跑,三趟突围失败,前前后后耽误了大半个月。
    这点时间,足够刘备军渐渐套紧夏侯惇脖子上的绞索。
    张飞趁着这段时间,稳扎稳打,全取了上党郡,平定各县,然后从南边杀入太原郡的祁县。
    关羽趁着这段时间,沿着汾水逆流而上,先破平阳,再破介休,也从太原郡西南角杀入。
    北边的赵云,全歼了夏侯惇派出关去的骑兵后,趁着大胜之威、利用敌军胆寒的契机,半威慑半迫降,让士气堕尽的雁门关守军直接投了。而后赵云顺利夺取雁门,自北向南横扫云中、九原,也逼近了太原。
    关、张、赵三大顶级猛将,分别从西南方、正南方和正北方,沿着汾水流域上下游,夹击退回晋阳的夏侯惇。
    仗打到这一步,其实已经完全没有悬念了。
    夏侯惇手上,只剩下了一个太原郡,不到两万人的残兵,被超过十五万敌军围殴。
    除了一座晋阳城可以死守拖时间,夏侯惇做不了其他任何事情。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身边的人很多都已经动摇了,想要劝夏侯惇投降,但又不敢。
    夏侯惇其实也看出来大家在想什么了。
    但他知道他自己是没法投的,刘备和曹家夏侯家仇怨不小,就算夏侯家不如曹家那么敏感,最多也就是旁支晚辈有可能活下来。
    夏侯惇本人都一把年纪了,风光富贵也享受过了,他不可能为了苟延残喘几年而晚节不保的。
    而且夏侯渊当年也死在刘备军手上,夏侯惇于情于理都不愿意屈服。
    不过,他很清楚,仗打到这个地步,再拖着更多人垫背没有意义,说不定反而会遭到反噬。
    所以他暗中观察了一下,把跟随他不够久、不太死硬的部将,都放出去分守太原郡各县,只留下他自己最嫡系的一部分部将和人马,大约一万人,死守晋阳城。
    他之前折损的那两万多人,其实也不都是被刘备军在战场上杀死的,真正力战而亡的只是一小部分。
    大部分都是在大半个月的折返跑折腾中,渐渐当了逃兵。
    所以能跟着他跑了那么多次,还坚持回到晋阳的,基本上都是大浪淘沙,死忠于曹操死忠于他夏侯惇个人的了,最终能剩下一万人死守,也算合情合理。
    烂船还有三斤钉呢,今日的情况,就跟去年曹仁临死前死守雒阳是一样的。
    刘备军高层的三员大将,也认清了这一点,见夏侯惇龟缩死守,就知道他是放弃了求生欲,只想最后轰轰烈烈多拖延一些时间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