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准备最终决战-《舍弟诸葛亮》
            
            
            
                
    第(1/3)页
    自章武元年四月,刘备再次出兵以来。
    短短四五个月之内,到八月底九月初的时候,河东郡全境和并州全境,就都从曹操掌控之下,易手到了刘备治下。
    夏侯惇以下的并州系文武大部分被歼灭、俘虏、降服,孙权一系的人才也全部凋零。曹军的剩余有生力量,也在这一轮的连续打击中,再次被消灭掉了一小半。
    如果说当初刚刚退到只剩雍凉、河东和并州三地时,曹操还能拉起十五六万人马。
    那么到了章武元年九月,哪怕算上曹操重新再拉壮丁、抓乡勇新扩充的部队,他的总兵力也只剩下堪堪将近十万人了。
    而且这最后的近十万人里,老兵的比例也是经过了一轮轮稀释的。
    曹操的地盘,也只剩下最后的雍凉。
    不过,随着河东和并州战事的结束,刘备的这一波次进攻,也暂时告一段落,后续刘备又要花上半年左右的时间,按部就班筹备后勤、打造运输船只,然后才能给曹操最后一击。
    这并不是刘备拖时间,而是战略和后勤的必须。
    因为刘备军要指望从河东出兵,由湅水经蒲坂津入黄河、西渡关中。所以他们必须在河东郡境内,乃至并州的汾水流域,尽快新建船厂、大造运输船只。
    确保将来能快速运走足以彻底歼灭曹操的大兵团,也要能保证大兵团进入关中作战时的后勤保障、粮草军需运输。
    造船厂,造船,这些都需要时间。
    刘备阵营原本的水运能力,因为弘农郡地界上的黄河三门峡阻隔,是开不到三门峡上游的。三门峡两侧的水运力量,是必须从头重建一套的,无法互通。
    当然,理论上将来刘备也可以不指望最终之战时长期靠水运维持后勤。
    理论上刘备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未来从蒲坂津渡河后,从背后夹击破了潼关。
    一旦潼关被打开,刘备就能沿着函谷关、崤函道、潼关这六百里山谷陆路,用牛驴大车把军需物资运过去。
    只不过,稍微懂行一点的人都知道,水运的成本一般只有陆运的二十分之一,何况崤函道这种山区又相对难走,成本就更高了。
    既然多等半年几个月,就能有便宜的水运用,何不等等呢,反正又不急。
    而且指望潼关道陆运,最多也就支撑到将来打下长安。如果曹操就死在长安,后续不用打了,一切还好说。
    如果曹家人还要逃亡,刘备还要再往西追击,那么提前建设好水运运能就显得更重要了。
    因为在湅水、汾水流域造的船,未来打进关中之后,还能再通过黄河转入渭水、泾水,利用这些大河的渗透,一路平定北地和陇西。
    所以这个水运运能是必须花时间好好建设的,好饭不嫌晚。
    除了造船之外,刘备军还有一件非干不可的事情,就是在河东郡和临汾当地,大量囤积军粮。
    并州穷苦,河东也经历了战乱洗礼,曹军被打退的时候,并没有剩下什么存粮供刘备军缴获。
    未来要一战而定关中,至少要做好动用十几万大军、打上一年的时间,这也是料敌从宽。
    十几万人吃一年的粮草,不说完全战前准备好,至少要预先囤积一大半,并且运输到前沿。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