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作战参谋刘彪挺胸并脚道:“英军会望风而逃,没有了炮台,在默西河边的利物浦就是我们的死靶子,随时炮击,根本不需要陆军就可以轻松占领。” “所以我们才不能这样打,不然英军见守城无望,说不定就放火烧掉了利物浦,我们能得到的只是一堆焦土,这里我们需要完好的拿下,对我们的船只修理有些作用。省去一个在欧州重修修船基地的麻烦,毕竟打仗都是在钱,能省一点是一点,你们年轻人呀,就不知道以前的艰辛。”李和摇摇头对这帮年轻些的参谋教导着说。 卫果插嘴道:“巴西王殿下,英军肯定是守不住的,我估计他们最后还是会烧了利物浦,现在我们不打,他们可以运走更多的物资,撤向北部山区。 我觉得我们应该快些攻占才是,这样从利物浦登陆,可以直接向北拿下曼彻斯特,最后攻占利兹,封住英军退向北部山区的路,把他们堵在平原地带,任我们的坦克碾压。” 李和还是摇头,冷笑道:“为什么要堵住英军,让他们退麻,让他们的残兵退到北部,退到苏格兰去更好,尤其是那些不臣服我华夏帝国的人,通通去了北部更好,这样我们更能省去肃清时的麻烦,将他们集中到苏格兰,一举歼之。 我们有飞机,我们有巨舰,英国是岛国,苏格兰都是山区,他们去了能支撑多久,你们以为是我中华帝国的内陆省,有这么多的空间可以周旋。 这里,我们关住山区,封锁海岸,他们就只能等死。” 众人听到李和这么老成的话,这才恍然大悟。 是呀! 英国是岛国,退去山区,也依然会受到我战舰炮击的威胁,哪怕是深山,我们还有107火箭炮可以炸,各种弹道导弹可以打。 “传达我的军令!先攻占马恩岛跟安格尔西岛,吸引英军注意力,缓解他们的压力; 然后先攻爱尔兰的都伯林,让英军以为我们要先攻下爱尔兰群岛全境,才会汇合东边的地中海舰队,记住不要封死了爱尔兰海峡,在北海岸留下口子,让爱尔兰的英国人,可以从那里渡海去苏格兰。 最后麻痹住英军之后,内河战舰趁夜掩护陆军进攻普雷斯顿,让他们从北面南下直接从陆地闪袭利物浦,给我完整的保留那里的船坞。” “是!” 英军虽然好奇为什么华军没有对利物浦这么重要的地方下手,但是也乐得如此,开始有条不紊的从利物浦撤走物资机器,转移人群向北部山区,自然也就没有急于烧毁这里的工业区与船坞。 直到华军东西两路进攻伯明翰的时候,所有人在等着这里的战争结果,突然华军夜袭了普雷斯顿,陆军登陆后连夜奔袭利物浦。 奔跑的坦克与装甲车飞弛起来,七十多里的路程说远不远,也就了二个半小时,主要还因为是路况的原因,不然一个小时可以杀到。 轰隆隆的坦克出现在这里的时候,利物浦的英军跟还没有撤走的英国人都惊了一跳,华军竟然从北边打过来了。 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华军已经把战舰开进了伊登河,攻占了卡莱尔,切断了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的联系。 准备南北夹击,东西封锁英格兰。 天呀! 没有路走了吗? 大英真的要亡了吗? “轰!” 挑战者2e主战坦克,到位之后,立即发起了对城市的进攻,迅速突破入城,装甲车比坦克更快的冲入街道,对着惊慌的英军就是一阵扫射,占据城市的主要交叉路口。 利物浦本来就没有多少兵力,主要都用在了东西向的炮台上,并且主要防御海岸一方,哪里想到华军从北军打过来,而且是高性能的英属装备挑战者2e主战坦克,面对他们子孙未来发名的坦克,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半个小时不到,华军的坦克与装甲车就占领了城市,并且控制了船坞,还向东边建立了反步兵战壕,以阻击不多的英军来破坏城市。 海岸上,碧波荡漾,海浪向两则分出,一条条战舰开向近海,很快他们就收到了无信电的信号。 “巴西王殿下,负责奇袭的坦克装甲部队顺立拿下了利物浦。” 李和吹了吹手中的白瓷杯内的普洱茶,小饮一口,只道:“那就开炮吧,给我倾泻,把炮台给你我炸烂,炸完以后我们在修……!” “开炮!” 华军战舰的炮弹倾泻而去,好似不要钱一般,无休无止,把英军的炮台击得体无完肤,炸得粉碎,大火一片,浓烟滚滚。 英军来不急反击,基本上就被歼灭,少数几个幸运儿逃过此劫,屁滚尿流的跑了,他们发誓在也不想见到华军,更不想见到华军的战舰。 解决了炮台,轻松的干掉本就不多的英军,华国战舰使进港口,大批陆军士兵登陆接收城市,一天后开始水陆同时进攻曼切斯特。 与此同时,各地英军听说利物浦被攻陷,曼切斯特肯定不保,惊慌无助,纷纷向北部急退。 西线华军趁此大举追击,攻下伯明翰,对着逃窜的英军武装不断绞杀,占领英格兰腹地大部,半个月后与东线陆军汇师到利兹,英军残余与那些不投降的平民全数赶进北部山区。 华军在英岛的第一阶段战略任务完成。 英格兰由西部队全面接管控制,肃清反抗者,东线转攻爱尔兰群岛,一个月后爱尔兰群岛全境被华军攻占,岛上所有反抗者悉数歼灭,人口十不存二。 这时华军东线部队才重回英格兰群岛挺进伊登河,攻占了卡莱尔,切断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联系。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与他的残留政府,被封锁的约克郡谷地、湖口地区、克罗斯山一带的三个品字区,并且不断被压缩封锁。 两过个月过去了,华军并不进攻入山,死死封锁四周,重火力严守各道。 伊丽莎白等人使了多次,派人潜伏下山,但是都没有成功,华军的军纪响当当的,没有丝毫怠慢,哪怕是在异国他乡。 英军残部想打游击,但是华军并没有给这个机会,同时他们也得不到物资补给,运往山区的物资弹药用一天就少一天,饥荒开始,人心浮躁,凝聚力开始下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