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第一封信(5)-《信鸽观察守则》


    第(1/3)页

    夏松萝是在怀疑真实性。

    好歹是个被从小培训出来的职业杀手,一碗吃的就破防了,听上去,实在太没出息了。

    有机会,她想去尝一尝,能把她惊艳到什么程度。

    江航微微点头:“我知道是哪家。”

    巴生距离他家,也就一小时的车程。

    五岁移民以后,他爸爸认为,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最快的适应方式,就是适应当地的食物。

    做好攻略以后,经常开车带着他们母子俩,从吉隆坡市区吃到周边。

    在一众陌生的餐馆里,一起品尝叻沙、娘惹菜、鸡饭、煎蕊……

    不仅是在适应环境,也是在陌生的地方,迅速建立属于一家人的记忆堡垒。

    以至于十一岁以后,江航再也没有回过吉隆坡周边。

    一次也没去给他们扫过墓。

    他怕失控,会在墓园当场把自己捅死,把捅出去的十三刀,一刀一刀全都收回来。

    但今天,江航听着这封信,再回想小时候,心头的温暖,已经多过了痛苦。

    所以他能很轻易的,对夏松萝说:“等这件事了结,我带你去巴生玩。”

    话锋又一转,“但是,以你现在这张挑剔的嘴,估计会失望。沈萝会开口说话,食物的吸引顶多只占五分。另外五分,可能来源于当时的氛围,这是一种情感饥饿。”

    信里的原话,是这样写的。

    ——“我认识她的第二天,叔叔您做好了关于她的背调。

    沈维序为她准备的身份,是一个可怜的孤女。

    但真相是,她的人生,远比背调里惨烈得多。

    十六岁之前,生活在训练营。

    所谓的训练营,深藏在山地底下,没有信号,终年黑暗,只有石缝里漏下的一点阳光。

    进出都是蒙眼,在封闭的车厢里运输,她根本不知道具体位置,我也没能找到。

    但从她对生态的描述,我认为,这个训练营应该位于咱们东南亚的金三角区域。

    是沈维序的一个重要据点。

    那天,妈妈将那份虚构的背调转发给我,反复叮嘱,要我想清楚。

    又通知我,她必须去花店找沈萝聊一聊。

    我慌忙赶回去,隔着玻璃窗看到那一幕,我知道自己多心了。

    我看到妈妈温柔地注视她。而沈萝也抬起头,静默回望,画面说不出的和谐。

    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我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看到她们都能有说有笑。

    我正想预约心理医生,教我该怎么做,才能令她克服失语障碍。

    万万没想到,她装了一个月的哑巴,我从巴生港带回一碗肉骨茶,她开口说了话。”

    最后这短短几句话,金栈叙述的如同AI播报,夏松萝也只关注到了“肉骨茶”。

    但江航脑海里,已经勾勒出了一副令他心动的画面。

    吉隆坡的午后街景,花店的玻璃窗,母亲温柔的目光,落在他心爱的女孩身上。

    这一幕隔世回响,江航完全能够和人生分叉路上的江少爷,产生共鸣。

    也明白了,这封信寄给叔叔,是因为当时“自己”还小,有些事,只能借用叔叔的手去做。

    但信中的其他内容,最终还是写给“自己”的。

    江航看向金栈手中一摞子信纸。

    纸张薄的像是冰糖葫芦的糯米纸,二十几张叠起来,也没有很厚。

    但江少爷短暂的一生,最重要的瞬间,都写在这封信了,是他的回忆录,是他的遗书。

    也是他想要跨越时空,和“自己”进行的一场对话。

    江航收回看向信纸的视线,转望触手可及的夏松萝。

    夏松萝看不懂他这复杂的眼神,继续之前的疑问:“情感饥饿?你是说,我因为没被人关心过,你跑那么远给我买好吃的,把我感动了?”

    江航说:“有一点,但主要还是因为我妈妈。”

    夏松萝凝眸:“嗯?”

    江航沉默了下,不知道要不要解释。

    她不一定懂,但不懂很好,非常好。

    “沈萝太缺爱了,而我妈妈刚好是个很温暖,很会表达‘爱’的人。‘爱屋及乌’、‘身世可怜’这两个要素,足够我妈妈格外怜惜她。”

    而沈萝在极端缺爱的情况下,对这种怜爱,会很敏锐,会想下意识的抓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