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时间,濠州义军郭子兴部实力大涨,拥兵五万余人。 再说说元朝丞相脱脱率领剩余的十二万大军进攻刘福通。 他先以十二万大军稳定岌岌可危的前沿局势,再广邀招募附近豪强,分封官职,一起攻打刘福通。 其中两支实力最强的当地豪强武装答应脱脱结盟攻打刘福通,这二人分别是蒙古人察罕帖木儿和汉人李思齐。 这二人麾下民兵都有着数万人,且有不俗的战斗力。 等攻打芝麻李的八万人与脱脱汇合,脱脱便发出号令,以他们三人为首,其余势力稍弱的豪强为辅,一起进攻刘福通部。 一时间刘福通被三面夹击,刚刚还没捂热的南阳盆地被元军收复,信阳、罗山、汝南等地也相继陷落,起义军节节败退,一时间兵败如山倒。 打败刘福通后,察罕帖木儿授元朝封汝宁府达鲁花赤(军政一把手),李思齐则是授元朝封汝宁府知府。 刘福通丢失大片土地,快速收缩防线采用精兵策略抵御元军进攻,勉强算是稳住了局势。 可此时的他实力大损,原本麾下的五十万大军只剩不到二十万,其余要么被元军收编,要么就是被杀,或逃。 而且随着他的失败也出现了很多手下不听号令的情况,不得已,他派人去将藏匿在居砀山夹河的韩山童儿子韩林儿请了过来。 伴随着被元军打得大败,刘福通的气运被破,实力大损,已经无法做到镇压麾下诸将,只能选择扶持继承了韩山童部分气运的韩林儿作为首领,以他的名义再次号令众将! 在这时候,刘福通很庆幸自己一开始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选择称王称帝,否则现在想回头都没有机会。 最终在他的扶持下,韩林儿登基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 也是如此,刘福通终于又借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终于勉强稳住了自己的基本盘。 同时也挡住了元军疯狂的进攻,可以默默的选择舔舐伤口,慢慢恢复元气,等待下一次崛起的时机。 打完刘福通,时间已经来到十月,天气逐渐转寒,元军将士接连打了几个月的仗,也都有些疲惫,已经不宜继续动兵,于是大家都暂且收兵,准备来年再战。 至正十三年春,刚一开始,元军又有了大动作。 首先刘福通麾下地盘势力已经被经营成了铁桶,暂时无法突破。 脱脱选择派察汗帖木儿和李思齐南下去攻打称帝的徐寿辉,而他则是率领二十万本部,以及三 十万收编的降军,号称百万大军,去攻打仍然在高邮顽固抵抗的张士诚,想要给予其致命一击。 脱脱知道起义军和豪强势力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想着好让二者互相消耗,他最后再来捡个便宜。 这边,察汗帖木儿和李思齐也是率领二十万大军越过南阳盆地,直接进攻荆州襄阳等地,并一举将之收复。 长江中游的元军水师也是趁此机会配合着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将徐寿辉麾下各势力驱逐出了江西,江西义军退守到湖南罗霄山一带。 两个月后,天完政权首都浠水也被元军攻破,起义军原本打下来的湖南湖北地盘尽失,徐寿辉率领残部退守大别山紫云山一带苟延残喘。 徐寿辉百万大军仅几个月时间便烟消云散,真是看他高楼起,看他高楼塌! 也就在这时候,一个年纪三十岁出头,仪态不俗,名叫作陈友谅的男人带着他的两个结义兄弟张定边和张必先率领一小股义军投靠到了徐寿辉麾下倪文俊部,当起了一个小小的千总,开始书写他的传奇人生。 这边起义军最大的两股势力,刘福通和徐寿辉接连被元军揍得生活不能自理,给有着野火燎原之势的起义事业浇了一盆冷水,给予了沉重一击。 一时间,起义军人人自危! 另一边,在脱脱的百万大军疯狂打击下,张士诚也直接选择跪地求饶,派出使者求和,想要去掉自己诚王王号,投降元军,如方国珍一般。 可脱脱坚决不纳降,他要攻破高邮城,屠城! 他要给天下那些反贼们好好看看,树立一个典型,反抗朝廷是什么下场,造反又是个什么下场? 一时间天下反元势力都消停了不少,要么选择投降元朝,要么选择投靠大的起义军势力。 傅渊这边也有不少人听闻他的名声前来投奔,其中有一人格外受他的看中。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至正十三年七月,距离傅渊起兵反元过了快两年,目前地盘也就滁州附近几个县,在一众义军中并不突出,甚至还显得有些羸弱。 当初还要仰着他鼻息生活的老岳父郭子兴此时兵强马壮,麾下已有十余个县,坐拥将七八万大军,已经不怎么将傅渊看在眼里,每次传来的信中都带着一丝暴发户般趾高气昂的味道。 这是典型的膨胀了啊! 对此,傅渊只想说他已经给扬州路都元帅谷琦写过信了,让他给老丈人施加一点压力,避免膨胀后的郭子兴得老年痴呆。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十八岁俊秀少年率领一万多人的起义军来投靠于他。 那少年名叫邓友德,泗州虹县人士,他的父亲叫邓顺兴,为人重气节,讲信义,被乡人推为团练,率领人马,保境安民。 至正十一年,刘福通起兵反元掀起一波起义反元的大潮,邓顺兴也是跟着天下大势起兵反元。 不久,邓顺兴在和元军作战的过程中不幸中箭身亡。 之后,邓友德的哥哥邓友隆接掌兵权,继续父亲未完成的反元大业。 不久,邓友隆病逝,于是刚满16岁的邓友德继掌兵权,亲率人马与元军作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