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五百两-《大明小状元》
第(2/3)页
魏国公在一边,对于县学里的学子们没什么兴趣,他只是让他的管家在帮他计算,若是建一个这样大规模的县学需要多少钱。
吕渭纶身后站的是诸多国子监的学子和教习,他们看到这种情况,不免发问道,“祭酒……我们以后就要在这里进行教学活动了?”
“也许吧。可这只是县学,更需要你们的是乡村社学。”
这些学子们在听到要下乡村时并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毕竟他们就是从乡村里走出来的,再去回报乡村,没什么不好的。
只是那些教习私下里在小声议论,说更想要留在县学里。
接着,礼部侍郎和吕渭纶在跟县令沟通,主要就是让县令安排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让国子监的一些教习在此进行短暂的辅导。
这种辅导是独立于县学的日常教授之外的,为期两周。
第二件事,就是让他介绍这如皋县下的几个村子,已经有多少个乡村社学之类的,并要求他必须在短时间内就能将新社学的位置定下并开工。
但最关键的还是这县令要担起一个重要的责任,这责任就是对社学的招教事宜做到落实。
县令要是不管,那就没人重视了。
……
之后的三天里,几个官员在这如皋县下的几个村子奔波游走,本来魏国公是不愿意下村子的,但吕渭纶提醒他,这才是他获取名望的最好时机。
这县里下边有八个村子,生活的一般,教育水平的确堪忧,一些村民们对吕渭纶他们这种大官也没什么概念,只知道比县令的官要大的多,因为平时能在如皋县呼风唤雨的知县,在陪同他们几个人之时都显得过于卑微。
在走访过后,魏国公也见识到了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或许他们一辈子的吃食都抵不上他身上随便戴的一个玉佩。
于是在结束参观以后,豪掷五百两银子,全部交给了知县,称以他的名义支援建设乡村社学,要让教育普及这如皋县的所有村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