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与张先生谈话-《大明小状元》
第(2/3)页
那时候,他在一些学业上但凡有一丁点错序就会被张居正严厉的批评。
有些时候,他也发些脾气,可发脾气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每次朱翊钧表现出一些不耐烦或者不愿意学习的情绪,就会被冯保打小报告。
冯保会将皇帝的表现直接禀告给太后,李太后知道轻则训斥他两句,重则让他长跪在乾清宫。
这种情况,直到万历十六岁时大婚才有所好转,太后搬出乾清宫,不再陪着朱翊钧。
可这才是他噩梦的开始,这两年来,名义上他是亲政,可事实上,只要哪一次,他敢做出与内阁不和的意见,就会被张居正批驳一顿。
张居正以严师自处,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教导朱翊钧当一个明君,这也让他常常无地自容和无力驳斥。
朱翊钧瞥道西暖阁挂着的那副书法,他想起来了,那还是他十岁时写的。
自从十岁以后,他无论私下里还是场面上,已经很少写过大字了,虽然那是他幼时最喜欢的艺术生活。
可由于张居正的一道奏章,他也不得不戒了。
那是万历元年,朱翊钧刚刚登基,在每天枯燥的学习内容里,他最喜欢的就是书法,这里的原因或许有基因的存在,也或许是环境的熏陶。
因为李太后就写得一手好字,冯保也同样如此。
一个是他的母后,一个他的贴身内侍,自然而然会对他有所影响。
但书法这种爱好却并不为张居正所认可,直接将它抹杀在摇篮里。
万历元年有一次,朱翊钧兴致勃勃的叫来一众内阁大学士来观看他秉笔挥毫,这其中就有张居正,写完以后就赏赐给了这些大臣。
当时的张居正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只是默默的接受了小皇帝赏赐的大字。
可第二天,他的奏章就传了上来。
大致的意思就是,“陛下的书法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现在已经不宜在这上面花费过多的精力,因为书法总是末节小技。”
“自古以来的圣君明主以德行治理天下,艺术的精湛,对苍生并无补益。”
“像汉成帝、梁元帝、陈后主、隋炀帝和宋徽宗、宁宗,他们都是大音乐家、画家、诗人和词人,只因为他们沉湎在艺术之中,以致朝政不修,有的还身受亡国的惨祸……”
张居正这奏章说的毫无问题,的确是一个忠臣的建议,但却让幼时的朱翊钧在心底里对张居正畏惧起来。
因为他知道,这个“张先生”是一个能真正和母后一样管控他的人。
母后的管控理所应当,因为那是他母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