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求学问剑小少年 第一百八十一章 内斗-《八方圣皇》


    第(3/3)页

    的不轻,此时都喜笑颜看,抱着孙子孙女就不撒手,就连看自己儿子的脸都顺眼不少,一下子像是年轻了十几岁。

    因为刘家家主的老父亲,曾是京城老礼部尚书,桃李满天下,所以对儿子放弃仕途的选择气不打一处来,要不是老人家身体硬朗,恐怕都能气出个病来。

    远方有位读书人模样的中年人踏雪而来,腰间挂着一只玉笛。

    他每走一步,天空中飘散的雪花就要少上一些,等到他走到刘家府邸之后,大雪已经完全消散,露出湛湛的蓝天。

    门房见其不像什么大人物,除了要上挂的那支玉笛有点出彩以外,就是个落魄的穷酸秀才罢了。

    所以他随意的拿起一包赏银,丢给对面的中年人,摆摆手示意他没事就赶紧离去,他忙的很。

    读书人将地上用红布包好的赏银捡起,拍了拍灰尘,笑着收下。

    “老人家,既然拿了你们的钱,我总要回报点什么才是,否则良心不安啊。”

    门房瞥了眼那个穷酸秀才,不耐烦道:“拿了赏银,念叨几句刘家的好就行了,你个落魄书生还能帮刘家啥忙啊?赶紧走赶紧走,别挡了客人的道。”

    读书人并未恼火,而是笑着从怀中拿出两本破旧书籍,递了过去,“这两本书,是我当年游历天下大川时的所见所闻,不算珍贵,还请老人家将其交给刘老爷,聊表谢意。”

    门房怕自己要是一直不收这个穷书生的东西,他能赖在门口一天,不得已接过了这两本书,摆手道:“行了行了,书我会交给刘老爷的,没啥事赶紧走。”

    读书人微微欠身,笑着离去。

    至于那两本破旧书籍,被门房随手搁置在了书桌上,没再理会。

    时光荏苒,一年时间已经过去,刘家的少爷小姐已经一周岁了,此时的刘家府邸,正举行着抓周礼。

    “书呢?书哪去了?!赶紧找,要是没找着,耽误了抓周的良辰吉日,咱们都要吃板子!”

    负责抓周事宜的管家急的浑身冒火,对着院内下人大声叫道。

    门房也是四下寻摸着,突然灵光一闪,回到自己房中,在一个破桌子里找到了那两本破烂书籍,赶紧走到管事面前,说道:“周管家,您看这个行不?”

    管家着急忙慌的接过,“是本书就行,得了,这次记你一功,月底去账房先生哪儿领赏钱去。”

    门房喜笑颜开,低头哈腰的目送管家离去,过了好半天,这才直起腰,消化着这笔意外之财的惊喜。

    过了片刻,他才有些纳闷,这书是谁给的来着?

    抓周礼上,摆放的东西不多,而且像算盘、钱币这些与经商有关的老太爷都没让搁桌上,只留下了文房四宝,木剑书籍,再无其他。

    可不知为何,少爷小姐看都不看别的东西,径直就往那两本破书爬去,齐刷刷的一把抓住。

    这可让老太公笑得合不拢嘴,一直嚷着自己的孙儿是文曲星下凡,不然怎么理都不理别的物件,就只抓那两本古书?

    抓周事宜过后,那两本书籍也被送到了公子小姐的卧房里,夜深人静之时,老太公哄孙子哄得有些累了,便想着先翻一本经义之外的书籍来看,一路拣选书本,最后在书柜角落,看到了那两本破烂书籍,然后老人愣了一下,他刚翻开扉页,就觉得有些不对劲,手指挑开一页,发现里边竟然有一枚玉佩,与南筇国制式的玉佩有些出入,篆文为‘凡’,而且并非寻常之玉,晶莹剔透,隐有流光。

    玉佩夹在书籍之中,使得两张书页微微有些印痕,印痕处,刚好有一句古话。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老人赶紧拿出另外一本,果然也有一枚篆文为‘墨’的玉佩,印痕处也有一句古话。

    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老人独自在书房思考许久,之后心神激荡不已。

    这两本古籍,两枚玉佩,堪称天大的福源。

    宦海沉浮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带着一份由衷恭敬和佩服,感慨道:“世外高人,真乃神仙手段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