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两人走过来时,有人也只是抬头看了眼,便低头继续忙事。 陆杨目的明确,直奔放置各种已经研磨好的原料屋子而去。 这些东西受不得潮,只能放在避风挡雨的地方。 两人到时,便被守在大门外面的官兵拦住了。 “是我。” 陆杨亮出身份牌。 官兵们一看,连忙给陆杨行礼,顺道认错。 陆杨摇头,看向紧闭的大门,“把门打开,我进去看看情况。” “是!” 随着陆杨的命令,大锁被人打开,吱呀一下,里面的情况便映入眼帘。 一个个大筐被整齐地摆放着,有的已经垒高成三层,而有的,则是一层或两层。 陆杨带着马才英走进去,有个官兵也跟着走了进去,以防陆杨问问题。 陆杨随便挑了个大筐,让官兵把压在上面的石头搬开,便伸手掀开掩着的油布。 筐里装着的,是灰白色的粉末,陆杨直接伸手抓了把,铺开仔细看了看,满意地点头。 他看了眼筐身上写的几个大字,跟马才英说:“这高炉渣粉可以。” 马才英点头,记下了陆杨说的话,一会要记在册子上。 陆杨又去看了几个大筐,里面分别有粘土粉,各种陶瓷缸盆碎片磨成的粉,还有烧炉时产生的炭灰。 当然,还有不可少的生石灰。 当初让准备的东西,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也都准备好了。 看着量虽然不多,但研究初期,在乎的并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成的问题。 陆杨当即让官兵把这些东西都搬一筐到外面宽阔的地方,他要试试看能不能成了。 马才英趁着官兵们搬东西的时候,要了些清水,磨好墨严阵以待。 陆杨站在一旁看着,等官兵们搬好,他又要了两桶水和两只碗。 很快,官兵们便把他要的东西都拿了过来。 陆杨看了眼马才英,见他已经拿好册子和毛笔,对他点了点头,便道:“先试试看各种原料的比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