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复追封所丧命州将皆为大将,唐王封将毕,使内宫总管陈宏,请正阳入金殿。 正阳入殿躬身行礼。 唐王起身立之,曰:“皇弟,救太后、除内乱、拒外敌、扶先皇,存社稷,平南反,天下奸雄望而却步,四夷反贼闻风而熄。使吾残破唐室,复修于好,犹如重生也。 其功勋人人之最,众人之最多。有泰山之高,东海之深也。 皇弟欲要何物,王侯将相,宝石玉器,朕力所能及,无不应许。 分坐江山亦无不可,君无戏言也。” 正阳曰:“谢皇上爱戴,成事者赖诸将之力也。吾做微少,皆为分母亲之忧,解百姓之苦也,未思有所回报,爵禄宝器非吾之志。 况且中原之事已了,吾辞帅归印,回归草原也。皇上勤政爱民,任用贤臣,疏远佞臣,少贪烈酒,戒律美色。此乃天下黎民之福也。” 古人言:木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明王虚心纳谏以知得失,天下乃安。 去食去兵,信不可去;愿皇上守信勿失。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 言行者,立身之基,愿皇上三思而言,九虑而行,勿使有过。 天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人莫不知,愿皇上慎之。” 唐王立而受教,谢曰:“谨记皇弟之教诲也。” 遂正阳还帅印,唐王知正阳不能强留,收印,使秦极代之。 桃花缭乱雨纷飞,楼台轻风落重帘。 木兰枝节佩为美,月明昭雪将相贤。 罢朝,正阳入宫见王氏,上官问月辞行。 上官问月每日入宫见王氏请安,常半其左右。王氏闻正辞归,牵正阳之手,落泪曰:“正儿此次归大漠,千山万水,未知何日再见,母子今生,复可相聚乎?” 正阳曰:“母亲莫伤怀,孩儿虽置身塞外,不能服侍左右,然时刻心系母亲,探望有日也。母亲有令,遣一书诏令,正阳朝夕可至也。” 正阳复向上官问月躬身行礼,曰:“今后母亲,多劳贤妹忧心也。” 上官问月还礼,曰:“义兄多虑也,此乃问月之责,必当尽力耳。义兄莫忧,他日复会有期也。” 遂正阳出兴庆宫,上官问月侍王氏,送之宫门之外,望之久,归之。 正阳复聚诸将于忠孝阁,大宴之。 正阳坐主位,左秦极为首,右徐美祖为最,段风烈、程虎、罗玉、张桓楚、尉迟江雨、裴祥宝、殷天禄、龙子羽、金小鱼、赵鹏、庞勇、童幻。 正阳举杯敬诸将曰:“请诸兄弟,不为别事,中原事了,吾即日回塞外,不知何时复会、今日以水酒略表昔日之情,落日不休,众兄弟来干。” 诸将举杯一饮而尽,秦极举杯谓曰:“自卧虎山结义,征战沙场,四景轮替,未觉过数载也矣,今要别去,顿时乾坤空空,此酒如淡水,甚苦矣,来干。” 诸将饮酒,徐美祖举杯曰:“天下之事,琅琅乾坤,顷刻出云覆雨,无常态也,即有未了之怨,亦有相逢之缘。眼下虽分别,日后必相见,诸兄弟莫过伤怀,来大哥、二哥、三哥诸兄弟干。” 遂诸将痛饮至夜深方止,旭日升至西城楼,诸将送至西门外,正阳嘱咐裴祥宝,守护王氏安危。裴祥宝应诺。 正阳、秦极诸将洒泪而别。 左右带楚汉二将飞马归去。 诗曰: 燕思还巢北方来,候鸟眷土三回旋。 四季交替风雷雨,青山绿水轮流转。 历经险阻萧风爽,天蓝雁飞泉水清。 功成名就一身轻,春秋几度游子归。 却说东辽国,国师姜偃,飞虎将卞吉仙,弃兵逃归,入碎叶城面见辽王。 辽王惊之,曰:“太子,兵将何在也,战事去事如何?” 卞吉仙跪拜谢罪曰:“吾军雁门关外,会突厥兵,度雁门,诛平卢节度使罗卫。 至潼关受阻,突厥兵未战数日,遁走。 我军战潼关少胜,小天王不听劝阻,日落出战,入唐童奸计,丧命沙场。 太子出战,国师,罪臣虽阻之无果,交战唐将,马失前蹄,摔落马鞍,死唐将之手也。 罪臣收载太子尸体,退兵逃之,走之数十里,唐兵追之。 奈何不敌唐将,孤身逃归也。士卒皆唐兵擒也。” 辽王闻太子丧命,自银案滑落坐地,泣曰:“吾有十子,太子乃诸子之年长,才能众子之最也。何故天不右吾子也。” 左右侍官扶起辽王复坐银案,辽王抹泪咬牙,谓众臣曰:“孤托诸卿之力坐辽主,诸卿为孤谋天下,今太子丧命,唐兵强盛,两路人马皆败之,为今之计何如?” 国师姜偃曰:“大王无虑也,吾有一计,可颠覆唐室也。” 浩然之气落丹青,百氏之书画洛图。 春风飘雨堂上燕,园中梅花梳芳丛。 不知姜偃出何计,且听下回分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