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无烟火药-《大宋小公爷》


    第(2/3)页

    凡是胆敢再有研究火药的,一律逐出师门。除非等到自己作古的那一天,后世子弟可以自行研究。

    所以说,退一万步说,即便是敌国获得了黑火药配方,石小凡也有办法对付他们。火药分为有烟火药与无烟火药,而无烟火药就是炸药的别称,广泛用于子弹、炮弹、手榴弹、地雷等,这可都是穿越者必备佳品。首先说有烟火药,火药早在晚唐时期由道士炼丹的过程中被发明,之后在宋朝便制造出火箭、蒺藜炮(内有铁片的火药包),火药的配方早在古代便较为完善,但最佳的比例是一硝二硫三木炭。硫磺10%,木炭15%,硝石75%。

    第一种无烟火药是硝化棉,就是将硝酸与硫酸混合后的产物,硝化棉用于子弹发射药还算合适,但用于火炮中当发射药便会爆炸,需要以60%的硝酸甘油与40的硝化棉混合才能用于制造炮弹。

    契丹和西夏绞尽脑汁想获取东京城南窑火药作坊的绝密配方,这也是大宋朝绝密中的绝密,且不说层层保护下,至今无人能够得逞。

    即便是契丹和西夏得到了火药配方,他们造出了黑火药,但是以他们的技术绝对造不出燧发枪。如果他们也依靠手榴弹、炸药、甚至造出大炮和大宋抗衡的话。

    真要到了那个时候,石小凡只能无奈研制无烟火药技术了。利用横针击发式的金属弹壳。金属的弹壳在发射药激发后膨胀,紧贴膛尾,解决了枪械闭锁气密性的问题。开启后膛装填的时代。然后从波特式中心发火、再到博尔丹和伯克赛式中心发火,最后到大威力步枪弹领域的击发基本定型。以先进的科学技术,继续碾压契丹和西夏。

    无烟火药加上全金属被甲、中心发火、7-8mm口径的步枪弹作为制式弹药。采用无凸缘的弹底设计。子弹初速提高,改进艇尾和尖头设计。

    艇尾的设计可以减少乱流,增加子弹的稳定性,降低风阻。尤其是在弹道末端,子弹速度已经降到音速以下的时候还能保证一定的弹道稳定。

    尖头的设计更好的降低了风阻、让子弹的存速能更好,弹道更加平直。基本上到了一战时期,尖头弹基本普及,而艇尾的末端优秀特性则一般会在机枪上用的更多。

    不过真要那样,大宋朝只能被逼无奈入侵契丹和西夏了。宋太祖赵匡胤有句话说的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如果契丹和西夏研制出火药,他们亡国也就不远了。

    当然,这一切仅仅源于理论上的知识。可正是石小凡提出的这些种种理论知识,他的劣徒们才开始在各个领域百花齐放。

    然而无烟火药的理论知识,石小凡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他自己的随身防身武器,也仅仅是一把短筒单发燧火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