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再次合伙-《大宋小公爷》


    第(2/3)页

    之所以拉赵祯入伙,是因为想抱住赵祯这棵大树。皇帝的私人煤矿,谁敢来纳税。这养殖场就不一样了,这东西合理合法纳税又不多,凭什么让你赵祯来掺和。我石小凡闭门造车,,闷声发大财他不香么。

    看来要想投资是不可能了,必须利益诱惑之。想到这里,赵祯有了主意:“小凡啊,你打算养多少只鸡?”

    石小凡想了想:“几百万只总得有的吧,看看能收上来多少鸡蛋再说。这个,还没想好。”

    “几百万只鸡,你养得起么。要我说啊,这鸡得吃粮食吧。单单这每日的粗粮就是一笔大数目,是、现在呢民间是余粮很多。我听说有的谷仓,三年前的余粮都还没吃完。不过这鸡也不是一天长起来的,后面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这个不劳六子你担心了,我还有钱。预算我都做了,粮食、饲料、人工成本,我都考虑过,钱不是问题。”石小凡并不上当。

    “嗯,那好吧。不过,我能搞到便宜的饲料。”赵祯说。

    石小凡眼前一亮,他终于心动了:“你的意思是说?...”

    赵祯点点头:“没错啊,四海无战事,咱们京城的粮仓都发了霉。我倒是有办法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卖给你,反正鸡又尝不出来新米还是旧米。只要肯长个,吃什么都一样。”

    石小凡心动了,没错,这几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加上新作物的普及,民间粮食已经超饱和状态了。这也是石小凡为什么大力发展养殖业的愿意,而赵祯是能动用官仓的。

    考古专家在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北发掘了一座建造于隋朝的仓库——含嘉仓,其中,光是160号窖就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物。许多人据此证明,隋朝粮食充足。

    近些年来,坊间一直流传一种说法:隋朝农业发达,经济富庶。朝廷在全国各地囤积了大量粮食,以至于隋朝灭亡后,这些粮食还继续保留下来,被唐朝吃了50年。

    传言真假不去考究,如今大宋朝的粮仓粮食更是谷物多的溢出来了,这倒是不争的事实。为此,朝廷还不得已多次修建新的谷仓,以缓解粮食过多的压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