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还是求和-《大宋小公爷》


    第(2/3)页

    骑兵的优势太大,单纯的火器未必占据多少上风。明代火器研究家毕懋康也制作了燧发枪,它的构造和性能与以前的鸟铳无大差异,主要是改进了发火装置。自生火铳的出现,将我国使用了两百多年的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发火。这是我国火器史上一个大革新。

    然而,大明火器如此先进,面对游骑兵的满清还是屡屡吃亏。火器有一定局限性,大炮又应用不了野战,所以跟努尔哈赤的游骑兵比起来,差距太大。

    契丹则更厉害,此时的大辽国力并没有后世那么的不堪。虽然国内矛盾重重,相对来说国力没有极盛时期那么厉害,大宋想灭掉它,也还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

    石小凡想求和,赵祯却知道对他会意味着什么:“小凡,你想求和?”

    石小凡点点头:“是的陛下,求和。”

    赵祯的目光冰冷:“你、不是在说笑吧。”

    “臣知道,知道陛下想说什么。祸国殃民,卖国走狗。此时和契丹求和,在将士们士气高涨、直捣中京指日可待之际,臣提出求和,不是汉奸是什么。”

    赵祯很不理解,他也觉得石小凡智障了,当下冷冷的说道:“朕二十三万大军劳师远征,到了这边关眼看着胜利在望。你跟朕说什么求和,为了一个小小的赤霄军,就为了一个小小的赤霄军,你让朕就这么功亏一篑!”

    石小凡有一天:“不是的陛下,再打下去,臣没有必胜的把握。”

    “你放屁!”赵祯愤怒了,他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是谁跟朕说的,北上灭辽大一统的。是谁口口声声说自己的火器犀利,注定所向披靡的。你怕了?”

    石小凡再次的点点头:“是,臣怕了,求和吧,陛下。”

    赵祯有些吃惊,石小凡的表情甚至于有些悲伤。自从紫衣事件之后,这个败家子似乎没了往日的嚣张。二人是君臣,又是朋友、也是兄弟。若在四海之中列一个兄弟,唯赵祯这个皇帝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