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百善孝为先(一)-《玲珑在少年》
第(2/3)页
好像嗑瓜子一般,有几个寂寞的掌声,稀稀拉拉地响起又尴尬地收住,气氛略有些奇怪。因为大多数的孩子尚且搞不清楚,这样的一番评价算不算是表扬?需不需要自我鼓励一下?
“诚然,能让我满意的时候并不多,我一向是以治学严谨著称的。即便是你们前三个班,号称学霸云集,也几乎没有让我满意过。毕竟,传统的道德水准越来越疏离,让现在的孩子,身处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电子信息时代,再回去接受我们老祖宗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理念,和古老文化,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此我深表理解,也略感失落。”孟三爷转了一下折,“不过,我刚刚与我的小外孙有过一次成人般的交流,他说:你们那一代老人吃得苦特别多,经历了从贫穷到富裕的整个过程,变化巨大,这是好事,也是麻烦。因为你们早早就看透了,对现实和生活,很悲观;你们拼命努力,希望社会发达、富裕、先进,后辈过上更好的日子,不再受前辈那样的艰难,但又看不惯孩子们生活得这么无忧无虑,似乎不吃些苦,不受点罪,就没有完整的人生历练,就不会像你们那样成熟和优秀,是不是很矛盾?你们就一直生活在,矛盾的悲观里,自我纠结着……我遂猛然发觉,现代的孩子思维开阔,眼界与见识非同小可,远远超乎我过去的期待。
“另外,这次的前导论文也让我耳目一新,对你们又有了全新的认识,可谓刮目相看啊!也许我是真的老朽了吧,真的跟不上你们的思维模式。这不是你们的问题,你们并没有改变,变化的是我。是我自己忽然领悟到:这只是件我一直都不想承认,却又不能彻底无视的事实:我确实落伍了!不能再用过去的视角,来看待新生代的行为,我也需要与时俱进,换位思考,放下我的阅历和成见,才能与你们相互理解——”
孩子们舒出一口气,才放了宽心,原来这回是真的满意呀,这一次掌声真诚且多了不少,同时也十分好奇,是哪个同学的文章这么厉害,居然让这位古板的老教授都开始反思了呢?
“本轮作业的选题,源于一篇微博文章,我当时看到也被大标题吓了一跳,它这样写的,你们听一下,感受如何?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是不是非常惊悚?”孟老夫子顿了顿。
下面寂静无声,似乎都被惊着了,默默地在坐等剧情反转,这是网上标题党惯用的伎俩,虽然人人都知道,这文章一定是个坑,但也经常因为强烈的好奇而中招,情不自禁地往里跳。
“看了内容才知道,又被标题党算计了,不过也涨了点见识。其实这个规定起源于邻邦,况且不是活埋而是遗弃。拥有尊老爱幼之传统美德的国人,怎么会做如此不忠不孝的事情?原因是这样的:古时候,我们的邻居日本因为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地形多崎岖,物产不丰富,所以粮食极为短缺。为更好地生存,子女一般会在父母活到六十岁之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就会诱骗父母,把他们背到深山之中遗弃。活埋之说,纯属挖坑,可以无视。
“在日本的长野县,就有著名的‘姨舍山’,也就是日本人常说的‘弃母山’,正是此意。日本除了物产丰富的北海道地区,其他地区都有弃老的传统。类似的国家,还有印度和朝鲜。而中国的历史,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讲究首善为孝,是万万不可能出现这一类残忍事情的,咱们大可放心。
“而且我们的中原内陆,资源比较充足,物产相对丰富,素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更不要说,数千年以来在封建王朝中,占据一半赋税的江南地区,可谓物产丰厚的鱼米之乡。除战乱年代,大部分时候的中国人都能做到自给自足,也就不存在‘弃老’这么奇怪的想法。中国有句俗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们活得越长,经历越多,越能给年轻人传授经验,这不是好事吗?所以,我才出了这样的一个主题。但没想到的是,你们的思维竟然这么活跃,拓展的讨论空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
在座的学生一片释然,原来评价这么高呢,少见啊!便开始出现了各种舒适放松的坐姿。
“这次作业普遍是A级,但我最惊喜的是这几位同学的论文,他们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非但没有照搬现成的理论,还能结合当今社会的现象有所对比和甄别,非常有思想、有见地。所以我给了A+的成绩,你们可以传阅一下,期待继续探讨。”孟三爷挥了挥手里的几分论文,“他们分别是:杜天纯、亓官阆月、谭欧阳、陌雪儿、闫欣玫、白不懂和邓阑珊等七位同学,我估计应该算是你们班里,比较有特色的人物了吧?不得不承认,学霸班确实是人才济济啊!他们几个人,不一定是文笔最好的,但是所阐述的观点颇具代表性,所以才被挑选出来讨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