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万物共振-《圣手侠医》


    第(2/3)页

    周队和辛颖两人,也跟着演练起来,吴朗不时纠正着俩人的细微错误。

    随后,三人又坐到沙发上热聊闲谈起来。

    辛颖含笑看着吴朗,问道:“吴医生,炼和打有区别吗?”

    吴朗笑道:“"炼"是把自己搞明白,"打"是把别人搞明白!练拳要整个地练,注重局部就练不出来了。比如常有人问松这松那的,告诉他没有局部的松,松都是一体上下内外身心,真松下来就是专气致柔如婴儿。练拳一开始就是把规矩心里都摆正了,其实你压根做不到,待身心逐渐转化才会内外合一,比如胯松了全身关节都会松开,自己当然会有体会,身柔筋软,冷暖自知啊,六合,是合到那个一,最后无所合,便是归返无极。 ”

    “"炼"要含蓄,把功夫上了身,"打"要放纵,把功夫撂别人身上。练得挺好不会打,是用练的心态和方法去打,打人是门学问,得过来人提点,多打几次就转化了身心,逐渐得心应手了。"炼",要有得才叫练,不知为何而练、练而何用,应该是练一拳有一拳的心得,走一步有一步的体会。似是而非,懵懵懂懂,练之无益。打,重要的心态,其次才是方法,高手刹那之间就分胜负,庸手兜来兜去找不着空子,最好的方法一定是最简单的方法,其实就一下,但这一下后头还有一下,所谓连绵不绝不容喘息,对方不缴械决不停手。”

    “我们主要是练身,胳臂腿是附带的一个整体,或者说是整个地练,自然也是整个地用,没有局部。散打搏击是抡起来打,用的只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胳臂腿上下的功夫大。传统文化重师承,因为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占多数,只能靠师徒间心心相印,无法行之于笔端,就算写出来,也是一时之心境,非此彀中人无从体会,故无师不得真学问,顶多是点自悟的小聪明。比方说太极拳,练明白了,就是信手拈来,都是太极拳,太极是根骨,明根骨,则无所不用其极,真明白,皆可自创,所谓几大流派,创始人都是练明白的,至于拳法内容,都是一生所学的浓缩精华。”

    “吴医生,你说的太好了,我拜你为师可以吗?”周队从沙发上站起来,就要给吴朗鞠躬。

    吴朗也急忙站起来,伸手拦住他,笑道:“周队,你千万别这样,咱们互相学习,我会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你,大家相互研讨。”

    “周队,吴朗都是自己人,你就别和他客气了。”辛颖也在一旁含笑劝道。

    “吴医生,那我就不客气了,再请教你个问题,可以吗?”周队笑着给吴朗递了一支烟。

    “周队,你请说,我知道的就告诉你。”吴朗点着烟,深吸一口,缓缓道。

    “我曾经听一位老师傅说过万物共振,当时他解释的含糊不清,你听过这个词语吗?”

    吴朗点头笑道:“我们所接触的大多疗法是直接有形作用于人体,比如药物在身体里的发挥,又或者仪器相关的理疗等等。这些方法都被古人归类进形而下,因为它们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它们的功能。而我们古代传承的方法,大多都是应用物质的"频率"而非物质的能力,这一点是我们以现代思想对我国古代文化最大的误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