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宗礼听到老朱的传召,当即扔下一干同僚颠颠地跑进皇宫拜见老朱。 “微臣拜见陛下……” 老朱摊在龙椅上,浑身无力地朝着陈宗礼摆摆手。 “起来吧!”窃 “咱今天叫你进宫,是有件事想问你。” “陛下但问无妨,微臣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陈宗礼,你给咱说实话,咱制定的宗室承袭制度到底有没有问题?” “啊?” 陈宗礼身为大明户部尚书,而且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户部尚书,岂能不知道大明宗室制度的弊端? 这种事根本就不是他这种臣子所能置喙的,一旦让皇帝以为他在离间天家骨肉,残害宗室子弟,那他就算有九条命也不够死啊。 然而,他今天竟然听到皇帝陛下主动提起此事,甚至语气中颇有质疑的语气,这让他有种幸福来得太突然之感。窃 他非常天真地想着,难道皇帝陛下也意识到宗室袭爵的制度有问题啦? “陛下,依照您在皇明祖训里制定的袭爵制度,咱大明的宗室袭爵确实有问题。” 老朱听到这话,登时面沉似水。 “说!” “陛下,此事短时间内看不出问题,可一旦……” “不对,臣罪该万死,臣重新说……” “陛下,咱大明是注定要千秋万代的,此事短时间内看不出问题,可百年之后,千年之后,宗室的开支将是个大问题!”窃 陈宗礼说完这番话,赶忙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刚刚真是太险了,他差一点点就要提取满门抄斩套餐了。 老朱眉头微微一皱,他自然能听出陈宗礼刚刚的“一旦”,如果他真敢将后边的话说出来,他就算再喜欢这个家伙,也得将他推出去砍了。 什么叫一旦? 咱大明注定要永永久久的传承下去! 不过在听到陈宗礼后边的话,老朱的眉宇间不由露出忧色。 他最看重的户部尚书,竟然跟那个逆孙想到一块去了。窃 难道说,咱制定的宗室袭爵制度真有问题? “依你之间,咱大明宗室的袭爵制度该如何更改?” 陈宗礼闻言不觉其他,还真以为老皇帝在问策呢。 “回禀陛下,汉朝已经给后世做出了榜样。” “推恩令?” “是……” 老朱读书不多,但听书听的多。窃 汉朝的历史,老朱自然是知晓的,甚至他写皇明祖训的时候,也是参考了汉朝的前车之鉴。 「凡皇太子,或出远方,或离京城近处,若有小大过失,并不差人传旨问罪,止是唤回面听君父省谕。」 「若有口传言语,或是賫持符命、或朝廷公文前来问罪者,须要将来人拿下,磨问情由,预先备御,火速差亲信人直至御前,面听君上宣谕。」 「是非明白,使还回报,依听发放。」 「其诸王及王之子孙并同。」 皇明祖训里的这一条,就充分借鉴了汉武帝太子刘据之事。 在老朱看来,汉武帝太子刘据之死,就是因为奸臣阻塞圣听,假传圣旨,将一个好生生的太子给逼得自尽的。窃 因此,老朱直接在皇明祖训里写明了,如果有人敢拿着圣旨、口谕之类的东西问罪于太子,太子可以直接命人给捆了,然后亲自面见陛下询问事情真伪。 老朱在设计宗室袭爵制度的时候,也参考了汉朝的推恩令。 按照他的设计体系,亲王之子除世子之外,其他人都要降爵一等成为郡王。郡王之子降爵封为镇国将军,孙授辅国将军,曾孙授奉国将军,玄孙授镇国中尉,五世孙授辅国中尉,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 只是到了奉国中尉这里,老朱直接来了个急刹车,规定不再降爵了。 奉国中尉不论生多少儿子,都会获得奉国中尉的爵位,就连女儿都能自动获得乡君的爵位。 这两个爵位每年都能领到二百石的俸禄。 二百石看似不多,不过是二百亩地的产出而已。窃 然而,两榜进士出身的知县,辛苦一年到头也才不到两百石的俸禄! 老朱家的后世子孙,只因为姓了个“朱”,就能自动获得比肩县令的俸禄,而且还世袭罔替,谁特么心里能平衡…… 陈宗礼就挺不平衡的,他们普通人十年寒窗,金榜题名,才能捞到一个县令的职务,凭啥老朱家的后世子孙啥都不干,就能过得比他们还好? 其实这事不仅是陈宗礼不平衡,大明所有官员都有怨言,只是没人敢说罢了。 “陛下,咱大明的宗室袭爵制度虽然也参照了汉朝推恩令,但最低爵位的设定颇有问题。” “应该在奉国中尉之后就不再袭爵,如此方为合理之策……” 陈宗礼这个建议几乎是大明所有官员的共识,虽说现在大明宗室还没有人承袭“奉国中尉”这个爵位,但只要大明持续的延续下去,大明的“奉国中尉”迟早会突破十万、百万。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