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山雨欲来-《圣唐之天策神将》


    第(2/3)页

    张说道:“李善,凡事不可操之过急,我们这几年内如果可以把大理对唐朝开放的事宜做好已经算是大功一件了,如果强行推进不但引起陛下的反感,地方上的反响也不得不考虑。树敌过多不是明智之举。这次李林甫虽然吃了个闷亏,但是还不知道陛下如何处置他,我料想陛下就算是削了李林甫的官职也不会对他严惩的。一则李林甫是皇室宗亲,又是三朝元老,而来李林甫门生故吏众多,朝中人很多都是李林甫的亲信。”

    李善郁闷的道:“这也是先皇时候留下的隐患,李林甫此人无非就是投机取巧,治国之道根本就是一窍不通,让此人担当宰相国家如何不衰退?”

    中国自古的官职演变就是官官相护,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行政权力与监督权力的混淆与包庇都是朝廷逐渐衰落的根本。

    单单是靠上位者的明察秋毫来维持的政体不可能长久的存在下去,李善在大理建立的行政监督措施已经出现了奇效。源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体系的启发,李善将他运用到了大理的治理之中,建立了目前世界中最公正有效的政府,这也是李善要向唐肃宗建议的最主要的意见,只不过被接受的难度也会非常

    张说道:“我这就进宫一趟,探一探风声,想必现在陛下已经收到了奏章,且看陛下有何打算吧。”

    李林甫府中,

    李辅国已经将他了解的李善的问题都说与李林甫听了,李辅国的地位就相当于唐玄宗时期的高力士,自然是对皇上的事情一清二楚,只不过一开始他并没有想与李善作对。不过李善的一系列行动已经引起了朝中重臣的警觉,在朝廷的两大势力中李林甫是占有绝对优势的,李辅国这时候抛出橄榄枝无疑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李辅国在宫中呆了二十年,见惯了风风雨雨,他太清楚像李善这种人很难再朝中立足了。锋芒太露树敌太多,如果让这种人继续下去,不知道会牵扯出多少事情,自己说不定也会被波及其中,那就得不偿失了。既然可以借李林甫的手除掉此人,而且还能从中获利,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而李辅国的这些情报对李林甫来说简直太重要了,没想到李善竟然有这样的把柄。偷窃先皇妃子,炸死先皇,这些事情拿来作文章,简直太简单了。

    太监李辅国道:“眼下这封奏折不可能平白无故消失,我听说宰相手下有书法高手,还得让他们仿写一封奏折我赶快带回到宫中,让陛下过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