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说是去去就来,果然不到片刻,就抱着一个箱子跑了回来,并且当众拆开箱子,将里面的文房四宝取了出来。 宁无恙看了一眼那口看上去就很沉重的箱子,又看了一眼惜柔姑娘瘦而有肉的手臂,意识到这是一个习武之人后,更加明白潇湘馆的人员成分有多么复杂。 罢了,先查北狄与倭国,其他的小势力再议。 “宁公子,我来给你研墨。” 知道宁无恙要写新诗,季谨破天荒的主动凑上前来献殷勤。 落后一步的沈幼初抿了抿嘴,最终还是后退半步,让开了位置。 她知道谨儿最喜欢看宁公子写的诗词,能够亲眼得见,一定会高兴很久。 她平日里经常呆在宁公子的身边,这个时刻,便让谨儿来见证吧。 “有劳季小姐了。” 得到宁无恙的肯定后,季谨满面红云地走到桌前,动作轻而快地研起了墨。 宁无恙早已决定好默写哪一首诗,但在写之前,他还是决定先热热场,让大家更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诸位,今日我三哥喜得金陵武举考试魁首,又恰逢有大家相助,揭穿倭国细作的把戏,护我大兴子民,唱歌我不是强项,但写诗我还算可以。” 还算可以这句自我评价,引来众人哄堂大笑。 “宁诗仙若只是还算可以,我们那不就是写得狗屁不通?” “不会接话别接话,宁诗仙这个意思,是不是想以此情此景写首诗?” “有可能!” 听到这番阅读理解后,大家全部翘首以盼,等着宁无恙的下文。 毕竟对比起听宁无恙演唱,虽然也很稀奇,但再次见证潇湘馆的诗词奇迹,对在场没有经历过聚贤集会的学子们来说,更是向往。 宁无恙也没辜负他们的期待,高声宣布。 “我打算写一首新诗,庆贺三哥喜获武举魁首!” “这首诗的个中典故,起源于我看过的一则虚构历史的话本:信陵君窃符救赵。”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