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再看手里的热酒,众人也不管它是平安酒还是浊酒一杯,纷纷一饮而尽。 若非间奏未歇,他们便当场大喝一声“彩”字,至少也能够一吐心中郁气。 人人都有为知己两肋插刀的想法,可这世间,又哪里有那么多知己可以相遇相求呢?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念到最后,间奏陡变。 只听惜柔姑娘一声鹰鸣长啸,如长虹贯日般让人直入人心,将原本的郁气,融化为一腔的热血。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好诗!好句!” “有此一句,我再练一年武去考武举人又何妨!”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同窗们,吾辈当自强,做人要学那侠士之道,就算无能也要尽力,可莫学那混迹于白首却一事无成,一事不做的无用书生!” 大家对于这位仁兄的建议,深以为然。 他们在场许多人,都是想先求功名,再想做何事才能建功立业。 可这首新诗,却告诉了他们一个新的方向。 那便是为国为民不必刻意去追求功名,哪怕是那名不见经传的侠义之士,也担得起名传千古的重任! 若是再有像宁诗仙这样的人,能够为他们留诗一首,传于世间,那便是真的死而无憾了! 长啸余音终消。 但间奏很快循环一圈,再次重头来过。 第一次吟唱,只要是将新诗让大家知晓,咬文嚼字间配以奏乐,自然要低弱一些。 而第二次为了佐调,惜柔便使出了自己的真本事。 腰鼓一响,众人侧目。 琴弦铮鸣,犹如刀锋。 奏乐声的加强,更加鼓动人心。 再伴随着宁无碍的吟唱声与舞刀声,所有人都忘记自己要做何事,全部跟着耳中的节奏与词句,在诗海之中起伏,心中畅快不已。 而那犹如实质的舞刀带来的杀气,则是激起了在场武举人们心中的热血。 待到第二遍新诗吟唱完,一人振臂高呼。 “何以报国?何以护民?” “大有征战沙场马革裹尸,小有铲除强盗宵小!” “眼下倭贼在城中作乱,大家必定同心携力,助官府为之一战!” 第(2/3)页